2016年5月4日 星期三

Burberry 重振奢侈品牌的形象 - 20160504




由於自美元升值的壓力,導致遊客購買力下降,以及奢侈品牌不再廣受消費者青睞,來自英國倫敦的高級品牌Burberry,集團營收銳減,公司更預測在2017年營收將再下滑10%。在香港(亞洲的重鎮)與美國兩個主要市場中,Burberry正苦思如何突圍,以下簡單解析:

一、困境:品牌形象不夠鮮明、顧客逐漸流失
許多分析師認為,對品牌的掌控程度不夠是主因。以在美國為例,Burberry依賴批發(Wholesale)的銷售型式(35%的營收源自於此),比其他高檔品牌高出甚多。這樣的商業模式亦即大型品牌將產品賣給百貨公司,接著再由百貨業者賣給消費者,並賺取差價。


在經濟好的時候,這也許是個不錯的商業模式,然而,當經濟下滑、消費者開始謹慎購買奢侈品時,百貨業者或將面臨庫存過多的窘境,此時業者往往祭出降價求售的策略,以消化庫存。然而,這樣的舉動對於高檔品牌來說具有殺傷力,容易讓消費者失去心中奢侈品牌的印象,且容易混淆品牌的定位,讓品牌推升至更高端的市場更顯困難。

此外,一旦品牌的形象下滑,Burberry與百貨公司的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變得更為薄弱,在不得不與其合作的前提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長期看來,品牌的價值有瓦解殆盡的風險。

二、策略:強化品牌的主控權、逐步轉變商業模式
Burberry目前計畫兵分3路,以扭轉這樣的頹勢。其一,整頓現有的批發渠道,亦即關閉部分現有的百貨批發渠道,並向百貨業者溝通,引進較暢銷且保值的商品,以避免頻繁的降價求售而傷及品牌形象。

其二,將商業模式逐漸轉為店中店(Shop-in-Shop)的模式,所謂的店中店消費模式就像百貨公司裡的化妝品專櫃一樣,由大型品牌向百貨業者承租區塊營業,讓品牌自行掌握營運的走向,同時也讓百貨公司因品牌業績暢旺而有分紅的機會,許多高級品牌如Prada、Gucci都正朝向這樣的模式發展,此舉除了能更好掌握品牌的形象與服務,也可以減少對Wholesale渠道的依賴。


其三,開拓新的據點與服務。整頓並重新裝修現有的直營店,關閉人氣較低的店鋪、並開設新的店面於人潮多的地方。此外,Burberry已在美國許多地方如Dallas、Boston等地方招聘個人時尚顧問,將針對Burberry的大戶提供全方位的時尚服務,以吸引大戶回流與提高黏滯力,以重振昔日美好的光景。

精選500字 商業 邏輯 新聞

更多資訊WSJ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