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Target 目標百貨 - 由旺季購物來看零售的營運策略 - 20160225


美國零售商目標百貨(Target Corp.)公佈去年第四季的財報,Q4賺了1.43億美元,擺脫過去不振的表現,而Q4線上銷售所帶來的營收,也首次超過10億美元,除了受惠於感恩節與聖誕節的假期購物潮外,Target對線上購物採取與以往不同的策略,也是讓銷售表現良好的原因之一,簡單分析如下:


一、砸下重金吸引消費者上門
Target在假期時段祭出更多的折扣與免運費策略來讓消費者前往Target.com購物,得到很好的結果---Q4的線上銷售增加34%,是網路購物成立17年來的新高,也比同業Wal-Mart表現來得好。然而,這樣的策略增加了營運成本,讓毛利率逐漸降低,由過去28.4%降至27.9%,這是個警訊。



二、掌握網購商機 V.S. 毛利率的維持
為了平衡兩者的利益,Target採取兩個策略:轉向主力銷售毛利率較高的產品(如服飾或傢俱類產品),與轉型實體店的功用,賦予實體店面不同的功能。


要與電商巨擘抗衡,傳統零售商得重新檢視自己的優勢---實體店面。賣場不再只是服務一般到店的顧客,而是連線上購物的消費者都得一同考慮進來,讓賣場轉型為物流的中繼站。



Target利用Target.com作為吸引線上消費的一個入口網站,顧客可能因為被網路廣告或自身需求而吸引前往、並瀏覽商品、最後進行下單購買,在這個期間,系統會告知顧客距離最近的Target實體店有庫存,不必等2天(物流)才到貨,可以在實體店快速取貨,讓消費者現在買,下班(或數小時後)就能取件。



這樣的情況最容易發生在佳節時期,特別是此時網路購物流量爆炸,常常造成線上商城沒有庫存,或是物流進度緩慢的情形,因此,消費者願意前往實體店以節省等待時間,也成功讓Target吸引顧客前來實體店。據Target統計,有高達40%的到店取貨顧客是因為上述的原因而前來。一旦有機會吸引消費者上門,Target將賣場的設置轉向曝光更多高毛利率的商品,如服飾、傢俱或嬰兒用品等,消費者在取貨的同時,帶來更多消費的可能,為Target帶來更多商機,提高毛利率的可能性增高。




此外,這樣的策略也可以降低Target的物流成本,不必在佳節時期挨家挨戶的送貨,以開源節流的方法,來改善毛利率降低的情形。



每天500字 商業 邏輯 新聞

更多資訊WSJ
http://goo.gl/nR3oi0
Image Credit
http://goo.gl/K2haR6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IKEA 宜家傢俱 - IKEA x Made in India - 20160224


IKEA x Made in India,會有什麼機會與困境?以下簡單解析:

一、潛在的機會:印度居家用品市場仍屬低度開發
印度的有12億的人口,而據估計,中產階級的人口可能超過3億人,比美國的總人口還多,,再加上印度的人力便宜,若能在當地生產則能降低成本。最重要的一點,在印度現有的產業中,居家用品市場(Housewares)還屬於低度開發,有來自90%的商品是來自當地市集或小型廠商,並沒有任何的大型競爭對手存在,這讓宜家傢俱看到了商機,想要在印度大展身手。


IKEA想要在印度賣東西,當然可以,只是印度政府為了保護自身產業與經濟,規定外企若想在印度開零售店,必須有30%以上的貨品是來自印度製造,對照之下,目前IKEA只有3-5%的佔比,離政府的規範還有很大的距離。



二、隱憂:Made in India沒有想像中快速、容易
或許我們會認為,就把工廠搬到印度生產這樣不就解決了?其實IKEA早在2007年就開始計畫到印度探路,不過當地的環境不佳,典型的包含勞工技術嚴重不足、基礎建設短缺以及過多的繁文耨節(Red-Tape)導致經商困難,造成目前印度的製造業佔GDP只有17%,相較中國的36%有明顯差距,表示Made in India應該有更多的成長空間。


供應鍊的管理是企業面臨的考驗之一,如早期台灣一樣,印度多數以家庭工廠作為製造中心,或多或少會使用童工作為生產力來源,然而其惡劣的工作環境與工時,對兒童帶來不可逆的損害,也會間接重擊品牌形象。因此企業在外包給廠商的同時,如何確保其勞動力的來源品質穩定且符合人性,是必須超越價格考量的。



勞工的價值觀念也會影響勞動力的產出。首先,企業為有效管理薪資,通常會請員工開設銀行戶頭,讓每月薪資固定轉入,然而,在印度據估計有一半的成年人並沒有銀行帳戶,因此必須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推動制度。再者,當地每日的工時常常高達12-14小時,企業為了遵守母企業的規範與提供更人性化的工作環境,將每日工時限制在8小時,此舉反倒讓許多人離職,原因是能領的薪水變少了,公司只好以更多津貼的方式來挽留。最後,在印度偏鄉,女性外出工作的比例極低,大多在家裡生產,讓生產力遭到限制。這個現象來自社會的價值觀,然而,隨著時代漸漸的改變與公司不斷的勸進,一部分的女性開始願意到工廠上班,但離理想仍有頗大的差距。



即便如此,IKEA在未來幾年還是會與更多的供應商合作,漸漸將重新移往印度,以鞏固其全球布局,也把握短期內最後一個龐大的新興市場。


每天500字 商業 邏輯 新聞

更多資訊WSJ
http://goo.gl/e0v1kl
Image Credit
https://goo.gl/cSRyqf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Nordstrom & Wal-Mart - 百貨零售業與電子商務的並行發展 - 20160223



電子商務與傳統零售曾經是彼此競爭的,今日卻成為零售商想並用採行的策略,然而,成功地轉型並不容易,所遇到的挑戰與機會將考驗企業對於市場的應變能力,以下簡單討論Nordstrom與Wal-Mart的零售策略:

一、電子商務的營運對傳統零售商出現挑戰
電子商務對於零售商的改變已逐漸浮現。以美國百貨零售巨擘Nordstrom為例,電商所帶來的銷售額所佔全部營收,已達到20%的佔比,與5年前8%比較起來,上升趨勢明顯。然而,電商比重提高並不代表策略成功,最新的財報顯示,Nordstrom的獲利下降了17%,在此同時,營運成本增加了10%,主要來自線上通路所帶來的問題,也突顯出電商的經營並不容易。

與傳統零售策略比較起來,線上通路的銷售蓬勃有賴許多事情的配合,包含有效的網路行銷、靈活的庫存水位維持與更有效率的退貨問題處理等等,為了處理這些問題,往往造成企業的變動成本(Variable Costs)過高,意即在營收增加的同時,營運成本也同步增加,讓獲利持平或有下滑的風險。這些對於零售商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轉型期間所要面對的陣痛期。

二、全方位的通路銷售策略是新趨勢
即便如此,傳統零售商還是對於線上通路有很高的信心,更想進一步發展成為虛實整合的贏家---全方位的通路銷售策略(Omni-Channel)。所謂全方位的通路銷售策略,指的是傳統實體商店結合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藉由虛實通路整合,提升銷售表現(與O2O的概念類似)。


以沃爾(Wal-Mart)的統計數據為例,跨通路消費(包含線上及實體店購物)的顧客每年約花費2500美金,相較之下,只在單一通路消費的顧客花費1400美金(只在線上購物)、200美金(只在實體店購物),意即消費者若能體驗到虛實整合的好處,則消費力將大幅提升。目前最成功的例子是在生鮮市場,沃爾瑪提供消費者在網上先行選購生鮮產品,再趁下班時到最近的實體店開車取貨,免去排隊等待與找尋產品的時間,提供更方便的消費體驗,而對於沃爾瑪來說,更可以有效預測需求,靈活的調整庫存的水位,讓虛擬通路與實體通路並行,相互助益。


也許這樣的商業模式對於生鮮(或食品)類別是不錯的,畢竟人人每天都要吃飯,需求會穩定存在。然而,在不同類別中,同樣的模式是否能帶來同樣的效果,還值得觀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傳統零售商轉向全方位的通路模式是未來的趨勢。

每天500字 商業 邏輯 新聞

Image Credit
http://goo.gl/JCGLTl

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Chrysler 克萊斯勒 - 鎂合金V.S.車體輕量化 -20160222

為因應2025年汽車更嚴格的排放管制,各大車廠都在研究如何讓旗下車款能越來越省油,讓車子的重量減輕是一個想法,讓引擎效率的提升也是另一個解答。以前者來說,車商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現在試著利用鎂合金取代現有車材,來讓車體減重,以下做簡單分析:



一、鎂金屬在車用材料的未來發展佳
鎂合金重量輕(比鋁材輕33%、比鋼材輕75%),機械結構強,讓鎂材特別適用在輕薄造型的鑄造與成型(對於厚實的結構也適用),因此相較於其他材料,不僅可以減少材料浪費,還可以讓車子的設計能有不同的造型、更高的自由度。



以目前材料價格來說,鎂金屬較貴(以每公斤的美元價格來看,鎂:$3.75、鋁:$1.54、鋼:$0.4 - 0.98),但是光看材料成本並不客觀,因為一種材料讓車子輕量化後可以帶來許多複合效應(Compounding effect),舉例來說,如果車門可以用輕金屬替代,連接車門的連接器、電動車門的驅動馬達就可以因此變小變輕,車重可以降的更低,最後,該車的引擎可以因此設計更小更輕,讓重量大幅降低、提升油耗,對於車商與消費者來說是樂見的。最新的例子可由福特公司(Ford)所發表的卡車(Pick-up trucks) F-150看到,車體由鋁材取代部分鋼材,讓車體重量大幅減少700磅(約為315公斤),使得油耗表現不再敬陪末座。未來若能以鎂材來更進一步取代鋁材,將有更大的效果。



二、車體輕量化與動力電動化都是具未來走向
車體輕量化除了使用鋁、鎂、鋼材以外,碳纖維(價格約為美公斤35美元)也是選項之一,即便價格高昂。而未來的汽車設計的走向大致已確定---車體輕量化的腳步會越來越快,而多種輕質金屬的混搭使用也將會更加頻繁。除此之外,各大車廠也在想其它能改善油耗的方法。油電混合的模式早已行之有年,在低速移動時藉由電池驅動、高速移動時轉為傳統引擎運轉,可以大幅提升油耗,如Toyota的Prius車款等。


在碳排放成為一個高度關注議題的同時,汽車業若能同時結合上述兩種優勢,將更能得市場的青睞。


每天500字 商業 邏輯 新聞

更多資訊WSJ
http://goo.gl/YZgM2g
Image Credit
https://goo.gl/B83t6H

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Apple Pay - 行動支付大戰,開打! - 20160219

AliPay支付寶 - 由過年領紅包來看行動支付的發展 一文中曾提到行動支付的未來,市場如今又出現一個堅強的競爭者---蘋果(Apple),所推出的Apple Pay已在中國上路,但其運作及策略與現有支付系統不盡相同,以下簡單解析:


一、支付模式大不同:蘋果 V.S. 微信與支付寶
Apple Pay主打支付安全,與微信以及支付寶比較起來,是以不同的運作模式進行。Apple Pay是以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作為傳輸技術,可以直接使用iPhone作為載體付款,搭配指紋驗證的方式。而用戶綁定信用卡後,信用卡的號碼不會存在蘋果設備與雲端伺服器裡,客戶使用支付的資訊不會被蘋果看到。如此一來,蘋果並不提供金融服務,只是一種支付的方式,將信用卡虛擬化,蘋果也不會管到金流,而是直接從銀行發行的卡將錢轉入戶頭,可以確保支付安全,是一個強大的吸引點。


相較之下,支付寶與微信需要用戶綁定銀行帳戶,直接管理到每個人的現金流,並以掃描二維碼的方式(連網)進行支付。這個中間牽涉到敏感的監管問題,以及安全、隱私相關的保護是否完備,但是目前中國的用戶大都習慣這樣的支付模式。




二、結盟策略:中國銀聯的反撲
近年來,對於微信與支付寶日益壯大,中國許多銀行都感受到強烈的威脅,因此中國銀聯(大陸19家銀行)與Apple Pay合作,代表中國80%的信用卡都支援Apple Pay。這樣的策略有機會改變現有戰局,可以藉此引進新的盟友,來鞏固既有的市場。然而,目前的市場競爭依舊激烈,支付寶目前有超過4億的活躍用戶(80%來自行動端),而且在兩大平台Android以及iOS都有支援,服務的範疇更是相當廣泛,連食衣住行育樂都有所涉略,提供使用者莫大的方便性。因此,用戶是否會琵琶別抱,轉為使用Apple Pay,還很難下定論。



每天500字 商業 邏輯 新聞

更多資訊WSJ
http://goo.gl/19tLfx
Image Credit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AliPay支付寶 - 由過年領紅包來看行動支付的發展 - 20160218



過年發紅包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而近年來發虛擬紅包更是流行文化的代表。2014年騰訊旗下的微信(WeChat)服務首次舉辦發送虛擬紅包的活動,鼓勵用戶間多使用手機發錢,當時吸引了800萬的大陸用戶,共計發出了4,000萬個紅包,規模相當驚人,不但加速了行動支付的發展,也嚇到了行動支付的巨擘---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


到了2016年,阿里巴巴砸下重金(約2.69億人民幣),作為春晚節目上唯一的社群贊助商,推廣它的虛擬紅包活動,預計對10億個潛在用戶發送出8億人民幣的紅包,期待用戶能更頻繁使用手機發紅包給他人。此舉除了炒熱年節的氣氛,更向對手傳達鞏固行動支付的決心。當然騰訊也不甘示弱,宣布將微信過年起10天的廣告營收全數以虛擬紅包的形式贈送給用戶,期待用戶可以因此更頻繁地使用行動支付,讓服務規模可以持續擴大。


一、贈送虛擬紅包是利器,真正的戰場:行動支付
利用贈送虛擬物品來吸引新(舊)用戶使用服務,在近年來已經成為很有效的新客戶取得(New Customer Acquisition)策略。以發送虛擬紅包來說,重點不只是紅包裡的錢有多少,而是加入了社交、遊戲與一點點賭博性質的元素,讓收紅包這件事情更為有趣,讓用戶可以體會到行動支付的便利性,並且不受地理限制,自然產生更高的服務黏著度。


結果顯示,短短的15天內,微信統計5.16億個用戶轉送了321億個紅包,比去年多了10倍;而支付寶則發現用戶更頻繁地使用軟體服務,在此期間1億個用戶開啟了3,245億次App(實際虛擬紅包數據尚未揭露),讓兩大中國行動支付商再次看見這個藍海的廣大。當前支付寶在中國的行動支付享有69.9%的市佔,騰訊約為19.2%,其中騰訊2年來更是從個位數的市佔大幅成長到今天的規模,一部分的功勞有賴這個虛擬紅包策略。

二、餅很大,分食者漸多 --- 行動支付的競爭越趨激烈
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據統計,目前在中國90%的連網用戶(約6.2億人口)會使用行動端上網,其中更有高達1.27億的用戶只用智慧型手機連網,潛在客戶非常多。2014年第4季,中國行動支付的交易量約為1.8兆人民幣,到了2015年第3季成長到2.4兆人民幣。據估計,到2018年全年的行動支付可望來到28.9兆人民幣,將超越電腦端的支付規模。


餅很大,分食者漸多。近期蘋果公司將在中國推出Apple Pay,將要加入這個競爭行列。當前支付寶靠收取手續費作為主要營收來源(最高不超過0.6%),而微信則視情況而定。在美國,蘋果目前對信用卡消費收取0.15%的手續費(金融卡則每筆交易收取0.5分美元),是否會以相同的模式在中國施行,或用其他定價策略來競爭,值得觀察。


每天500字 商業 邏輯 新聞

更多資訊WSJ
http://goo.gl/dZMIBC
Image Credit

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Starbucks 星巴克 - 新興市場的展店策略 - 20160217


中國經濟放緩的同時,對於"食"這個產業來說的確受到了影響,不過飲食產業有百百種,細看不同的子類別中,仍有不一樣的發展與表現。此篇將以星巴克為例,做出簡要分析:



一、現況:中國經濟放緩對食品與飲品業者影響大

速食業者必勝客(Pizza Hut)、肯德基(KFC)與巧克力業者好食公司(Hershey's)去年在中國都面臨不好的銷售表現,其中Hershey's公司在去年第3季減少了14%的銷售,公司認為大環境不好,將會影響消費者前往超市購物的意願,近而導致銷售成績不佳,近期將會逐漸著墨在網上的銷售,以利其業務的成長。



二、突圍:中國咖啡市場的天花板還沒到
儘管中國經濟放緩,星巴克認為中國的咖啡市場才算剛起步。在北美市場中,每年消耗的咖啡量約為1,339億杯,反觀中國,每年咖啡消耗量才略為45億杯,以人口比例來看,成長空間仍大。而據預測,由2014年至2019年間,中國的咖啡飲品市場將再成長18%,北美則成長0.9%,可見中國市場的確不容小覷。



然而,中國經濟放緩對星巴克還是有影響,以單店的業績來說,去年第3季中國及亞太地區增加了6%,對照全球8%的成長,的確看到了放緩的跡象。



三、未來策略:持續展店深植品牌地位、鎖定消費族群

星巴克目前在全球約有23,000家門市,其中美國約佔7,000家(整個北美約14,800家)、中國約為2000家。未來5年內,星巴克打算繼續展店,以每年500家新店的規模開展,以利品牌地位的鞏固與曝光。同時,面對中國經濟放緩,星巴克也會將客群鎖定在中產階級的高消費族群中,推出更在地化的客製飲品(如推出更多融入中國飲食習慣的口味),期以良好的消費經驗培養更好的客戶關係,讓舊客戶忠誠,並吸引新客戶上門,加以開拓中國市場。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是,隨著國際化的腳步越來越頻繁,傳統中國人偏好喝茶的習慣是否會因咖啡的浪潮而被取代,抑或是並存,值得在未來觀察。



每天500字 商業 邏輯 新聞

更多資訊WSJ
http://goo.gl/Q9kazN
Image Credit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Armament Industry 軍火需求的再起 - 20160216



軍火工業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結束,加上美國裁減軍事開銷後,原本預期需求將會開始遞減。然而,最新的跡象顯示有新的成長力道出現,而這些機會大多落在亞太地區,亞洲地區包含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南韓與澳洲,中東地區則有沙烏地阿拉伯與阿聯,其中澳洲又最積極,其成因與未來,以下簡單分析:

一、成因:區域性的緊張關係升高
近年來,許多地區性的衝突、戰事逐漸頻繁,包含烏克蘭危機、敘利亞內戰以及南海主權爭議等,讓向來沒有大量軍火需求的國家也開始考慮擴增(或更新)現有的作戰武器---澳洲即是一例。

澳洲在2015年躍升為全球第6大的軍火購買國,據華爾街日報資料,近期更有意添購價值約100億美金的戰車(每輛戰車造價約為5百萬美金左右),來取代目前沿襲越戰時期所使用的戰車,而在未來10年內更計畫花費約1920億美金來升級現有戰機、戰艦等武器。然而澳洲在過去並非有意全力發展軍事,但在這幾年受到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勢力不斷擴張,情況開始改變。

二、未來:短期與長期規劃
澳洲總理曾經承諾會把每年軍事開銷逐漸提高到2%的GDP佔比,若以2013年的資料來預估,每年將高達1.03兆台幣。然而,以原物料出口為大宗的澳洲(包含鐵礦砂、農產品等等),在近年因為原物料價格低迷,影響其國家經濟發展,現在若還要拉高國防預算,勢必會對於國家財政帶來沉重的負擔。相關人士則認為,短期的採購量會因國家經濟而受影響,但應該不至於影響長遠的軍事擴張計畫,以對抗漸漸擁握強權的中國。




每天500字 商業 邏輯 新聞

更多資訊WSJ
http://goo.gl/4fpVhd
Image Credit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Maersk 快桅公司 - 貨櫃船運業的警鐘 - 20160215


丹麥貨櫃巨擘快桅集團(Maersk)上一季出現鉅額虧損,情況相當危及。此集團所包含的事業體有石油開採(Maersk Oil)與貨櫃船運(Maersk Line),這次主要的虧損出現在石油開採部門,原因來自低迷的石油價格。然而,向來最賺錢的貨櫃船運在上一季淨損1.82億美金,相較前一年同期還有6.55億美金的盈餘,反差甚大,探究其原因,簡單分析如下:



一、營運上的風險:過剩運量、需求減緩
貨櫃業為國際貿易的領頭羊,據統計,製造業有95%的產品需要經過海運貨櫃運輸,包含衣物、電子產品、玩具以及工業機械等等。然近年來,中國需求減緩、歐洲疲軟的經濟以及過剩的運量已經開始影響貨櫃業的發展。對於這個產業來說,油料與貨櫃船的採購為開銷的大宗,油價低廉對於航運業的好處仍不敵國際需求不振,導致航運報價一路走跌,以每20呎貨櫃的報價(歐亞線)而言,專家預估損益平衡的價格需要1300美元,然而2015年均價只有620美元,近日更掉至431美元,這種情況連油料成本都不能打平,故造成虧損。

二、營運策略的改變:
貨櫃業的主要競爭對手來自歐洲與亞洲體系為主的公司,面對這樣的情況,緊密的結盟併購手段將更為頻繁。緊密的結盟不但可以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客戶層,也可以有效提升每艘船隻的利用率,讓風險適度的分攤。而併購的結果也能讓經營不善的公司重組,提高整個產業的效率。此外,貨櫃船運業者在支出方面也會實施撙節,不斷減少添購新的船隻,也會對於已添購的船隻做更有效的分配,來減低虧損與營運風險。


儘管如此,產業人士仍預估今年整個產業仍會持續低迷,總虧損可能達50億美金之多。

每天500字 商業 邏輯 新聞

更多資訊WSJ
http://goo.gl/X6RALV
Image Credit

頁岩氣新革命(下) The Shale Gas Revolution (II)

上一篇的頁岩氣革命(上):The Shale Gas Revolution總是提到大好的發展前景,不曉得讀者會不會好奇,難道目前的開採毫無挑戰可言?



答案是有的---基礎建設不足 (Lack of Infrastructure)。原因很簡單,若從美國地理位置下手,東岸主要開採為賓州與俄亥俄州為首的Marcellus地區、南岸以Barnett為主,北方則有Dakota為首的Bakken地區,為Shale Gas主要的產區。而傳統石化裂解廠大多集中在南部的德州地區(墨西哥灣區),使得上述區域開採後的頁岩氣必須送至南方,才能生產,因此即便開採速率非常快速,卻在運輸端慢了下來,整體效率便不能顯著提升,故仍需要快速建置管線、儲槽,有效的將北氣南輸,以因應源源不絕的頁岩氣產出。



美國主要頁岩氣蘊藏範圍

另一個難題在於不安的民眾意識 (Strong Public Sentiment)。對於南方的德州人來說,石化工業發展早已成為熟悉的議題,因此對於興建鑽氣平台、管線以及其他相關設施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然而,對於東岸接近大都市的民眾來說,卻是不小的隱憂,更不想工廠就在我家後院出現,因此在建設的初期往往得到不小的反彈,經過長時間政府的獎勵、溝通、宣導與規範,才讓這項瓶頸逐漸突破。


美國天然氣管線的分布圖


以上談了這麼多美國的頁岩油消息,差不多了解老美的情勢,那就讓我們的鏡頭具焦回到亞洲,看看我們的鄰國---中國的頁岩氣情勢。


由下表可看出,以頁岩油來說,中國的蘊含量有320億桶,暫居全球第三的產量;以頁岩氣來說,估計有1115兆立方英呎的含量,中國的Shale Gas含量高居世界第一



全球頁岩氣、頁岩油主要蘊含國家

以蘊藏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塞北的新疆地區、東北以及中部的四川地區。對於四川地區來說,因其地層屬於海洋性結構,地質較脆,有利加速開採;而在新疆地區多為沼澤型地層,屬於黏性高的地質,開採上的難度較高。根據官方統計,2013年以四川一帶的頁岩氣開採量已達到70億立方英呎(cf),2014年目標達到500億cf、2015年達到2250億 cf。大規模開採頁岩氣似乎勢在必行。

中國主要Shale Gas蘊藏分布




既然有世界最豐沛的含量,為何開採進度遲遲沒有進展?以下為幾個重要的原因:

(1) 以四川地區來說,地層結構較為複雜,且有板塊結構,潛在地震的風險,不如美國的簡單構造。其次,不同的地層結構必須採用不同的開採技術,而不能把美國的技術直接應用在中國的開採上,也是目前的瓶頸之一。目前許多美國的企業已經進駐協助開發,期望能盡快找出有效率的開採方法。

(2) 嚴重缺水。如同上一篇所說的,開採頁岩氣需要大量的水來做為穩固、開路的功用,內陸地區因為氣候乾燥,本身已沒有過剩的淡水可利用,因此僅存的水不太可能用來作為工業生產。目前中國想要由海水淡化的方式將沿海的水引入內陸,希望解決這個巨大的難題。

(3) 基礎建設不足。包含天然氣管線與鑽油氣設施的建置都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成長,而在這個問題沒解決前,可能在未來會遭遇與美國相同的產能停滯問題。

順帶一提,中國的天然氣管線如同輻射狀的散開,除了從東俄與西俄分別拉了兩條天然氣輸送管線以外,從中亞的哈薩克、南邊的緬甸都已經計畫或已興建好管線,不管將來是進氣或輸氣,都將有提前布局的氛圍。



中國主要天然氣及其他管線分布

以上內容為演講以及會後提問經筆者整理後撰之。

更多:頁岩氣新革命(上) The Shale Gas Revolution (I)  預告:台灣的石化及化工產業的下一步可以是什麼?

頁岩氣新革命(上) The Shale Gas Revolution (I)

本周的話題持續圍繞在頁岩氣,由化工系學長區博士主講,內容涵蓋廣泛,也相當豐富充實。



時間點回到2013年12月,美國分別取代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與原油生產者。能源與原料的既有版圖開始悄悄地在變動,且趨勢日益明顯。以下為幾個關鍵的數據:

美國、俄國、沙國的原油與天然氣產量分布

油與氣是時常共存,因在開採的同時伴生,只是多寡與所佔比例不同而已。由上圖可以看出,對於沙烏地阿拉伯來說,油品相對於天然氣的產出相當高;對照俄羅斯與美國,油氣的產量則相當平均。

原油、天然氣倚賴進口比例一覽


由上圖可見,比較典型工業巨人中,中國、歐洲、印度持續仰賴進口能源且逐年攀升,相較之下,美國則已經走向能源自給自足的道路上。至於日本沒有變動的原因是因為其能源100%已仰賴進口,已無成長的空間。

拉回到技術面上,什麼是頁岩油(Shale Gas)呢?它包含了天然氣(Natural Gas,甲烷)、液態天然氣(Natural Gas Liquid, 含碳數2~4等)、油類(Oil, 含碳數大於5、沸點高於160度等)以及二氧化碳。承如上禮拜所得知的,化合物如乙烯或丙烯的傳統製程是利用Naphtha(輕油)裂解而得,但由於輕油為混合物,實際生產所得的產率並沒有比頁岩氣的轉化率高(乙烷 -> 乙烯),再加上在北美洲Shale Gas的產量大爆發,很快的就取代輕油的角色。下圖可見此趨勢:

乙烯的來源

接著來談談頁岩氣的成因與開採過程。由於頁岩的細縫極小且身處地底(尤其能將分子量小的甲烷鎖在岩層裡便可得知),基本上探鑽的深度大多在地下7000英呎(約2~3公里深處)。將探鑽管垂直深入地底後,再以水平探鑽管開採。水平管的內容物配置,則是每百公尺裝設一段段的炸藥(用作開路)、添加劑(穩固沙、岩層)及高壓水注入(開路)。而環保人士詬病的是,這些物質有可能會汙染位於淺層的地下水體,但現在還沒有證據顯示此說法合理。


傳統與非傳統天然氣取得方式比較

頁岩氣的開採方式

Shale Gas 開採詳細流程 on YouTube

對於Shale Gas的開採技術來說,其實早在1821年就有最初始的研究,直到1949年開始有第一次的水利壓裂法(Hydraulic fracturing)試行。1970年代,能源危機浮現,政府開始鼓勵石化企業探勘東、西部的頁岩氣的可能性。接著的二十年裡,石化業將其他現有的技術整合如3-D Seismic Tech、Micro-Seismic Tech與Slick-Water Fracturing,加上不斷優化技術、有效的政令宣導、教育民眾後,在2008開始大量開採。這樣的發展告訴我們,新的技術並非開發全新的方法,若能以整合的方式將現有技術結合,也能有相當好的結果。同時,如何引導政府推動合適的能源政策、讓民眾對於開採技術感到安心、有效地與相關機構合作等等,都是讓頁岩氣成功的原因。


(上完)

以上內容為演講以及會後提問經作者整理後撰之。
下集:頁岩氣新革命(下) The Shale Gas Revolution (II)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Amazon 亞馬遜 - 由虛擬走向實體的營運策略 - 20160205


全球最大網路書店兼購物平台---亞馬遜(Amazon)由虛擬走向實體的腳步即將變快,自2015年11月開了第一家實體書店後,最近計畫將再開設300到400家店。在美國的主要對手Barnes & Noble目前有640家實體店,其次Books-A-Million則有235家,這幾家傳統書店巨擘近幾年都面臨了巨大的營運壓力,而亞馬遜卻在此時加入戰局,其策略是否對書店、甚至是實體零售有影響,有幾點值得觀察:




一、競爭優勢:廣大消費資料庫與價格策略
目前亞馬遜所開設的實體書店,架上約有5000件品項,對照它的網路商城動輒上百萬的商品量,實體店的規模實在不大。但目前的競爭優勢在於,店裡的品項皆由亞馬遜背後的大資料演算分析預測,讓實際庫存更貼近消費者需求,減少庫存風險。此外,店裡的售價與網上價格相同,通常也比競爭對手來得低廉,除了價格優勢,還能提供廣大的網路評價給消費者參考。


二、對經營上的優勢:更快的配送與逆向物流

目前亞馬遜已在許多美國的城市推出一日送達甚至是一小時送達的服務,更頻繁的配送需要更綿密及彈性的物流網路,而實體店就可以扮演小型倉儲的角色,特別在都會地區,可以提升物流的效率,甚至加速庫存的消化,畢竟,除了電商外,還多了實體銷售的渠道,可以藉此提升商品曝光量及增加消費體驗。


此外,實體店的功能還可以有更多功能:更有效率地處理退貨(Returns)與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根據統計,在美國1年有4到6%的物品被退貨,潛在的成本一年高達400億美金(2005年),規模相當可觀。逆向物流的好壞是考驗企業如何處理退換貨的效率,不僅攸關營運成本,更與消費者體驗有關,如果處理不周而引發消費者不滿,則會重擊品牌形象。




如果退換貨能多一個選項,也就是說多了一個實體店的窗口,對於用戶來說將有更高的多元性,另一方面對於亞馬遜來說,也能更快、精簡地處理退貨流程,讓商品的流通更為順暢。



電子商務巨擘跨足實體店乍看之下有點反其道而行,但深思其背後的策略布局,或許才能理解真正的原因。




每天500字 商業 邏輯 新聞

更多資訊WSJ
http://goo.gl/Y99dpu
Image Credit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Nintendo 任天堂 - 遊戲巨擘與電玩產業的轉變 - 20160203


日本任天堂(Nintendo)公司日前公布財報,上一季的淨利下滑了36%(291億日圓),營收則下跌18%(2215億日圓),主要因為行動端遊戲影響傳統遊戲機的銷售,使得表現下滑。其實早在去年三月,任天堂便宣布開發旗下Miitomo手機App,一款被市場視為即有潛力的遊戲殺手鐧,沒想到在去年10月發表後,才發現Miitomo並不是一款遊戲,而是比較接近網路社交功能的平台,讓投資人失望。任天堂預計今年三月會再發表第二款Miitomo,此App可能比較接近遊戲軟體,而市場拭目以待。任天堂當前的策略與未來展望為何,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一、現有策略:鞏固既有玩家,短期快速獲利不是目標
任天堂當前的策略是要鞏固現有的玩家,除了持續提供高品質的遊戲,更不想太快轉向其他平台,或讓遊戲過度金錢化(如充值選項等),避免玩家對任天堂產生反感而逐漸流失市佔。然而,此舉可能造成任天堂對於新市場的開發速度過於緩慢,甚至完全在手機遊戲的潮流中缺席,錯失一個大好的商機。



二、如何整合下個世代的遊戲系統:NX
據了解,下個世代任天堂的電動遊戲系統NX已在開發的進程上,但市場在觀察,任天堂是否會讓NX系統與其後發表的手遊進行整合,讓不同平台的玩家感受無縫的體驗,這對於任天堂的發展相當重要。


類似的情況讓我想到昔日手機巨擘Nokia,因為對於自身開發的Symbian系統頗具信心,而在行動市場逐漸被Android與iOS分食之際,才開始與Windows系統整合。然而,整合的結果並不順利,讓用戶的體驗相當不好,最後大量流失客戶,品牌價值跌落谷底。而任天堂跟Nokia比較起來,系統與遊戲介面是自行開發,整合上或許比較不會有青黃不接的問題,但是要如何提供玩家不同平台的無縫體驗,是必須要好好思考的。




三、看昔日對手Square Enix的轉型

開發出Final Fantasy(舊名:太空戰士)的遊戲公司Square Enix,在過去成功地將遊戲轉換到各個平台上,目前行動端與網端的營收已超過50%的遊戲總營收,成果可見一斑。任天堂要如何擺脫舊有的包袱,切入手機遊戲市場來搶食這塊大餅,市場一直在等,如果再不積極出手,可能永遠無法收復失去的領土。






每天500字 商業 邏輯 新聞

更多資訊WSJ
http://goo.gl/1nqxCN
Image Credit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Currency War 匯率波動下對跨國企業的影響

強勁的美元對科技業的影響有多大?據蘋果公司表示,在2014年9月所賺的100元到2015年12月只剩下85元的價值,由此可見匯率對企業獲利的影響甚大:




一、貨幣大幅度的波動對跨國企業的影響
以蘋果公司(Apple)為例,外國市場佔整體營收達66%,在海外的銷售多數以當地貨幣作為計價,因此隨著貨幣波動,對於利潤將有影響。據最新的財報顯示,蘋果公司因匯率的影響,單季少了近50億美金的收入(由808億降為759億美元),也讓原本預期單季有8%的成長,縮水到只剩2%。自2014年9月以來,俄羅斯(貶值超過50%)、巴西(貶40%)、土耳(貶20%)其等國家貨幣狂貶,造成產品在當地的銷售變得相對便宜時,企業就不得不提高售價,來維持產品的毛利,而對於非美元的消費國來說,形成一股漲價的壓力。


二、匯率浮動對產業的影響
以外幣作為定價的產品因匯損而影響營收,據市調公司Gartner估計,在2015年吃掉了全球IT產業將近2170億美金(近台幣6.4兆)的利潤,規模甚大。另一方面,以美元計價的產品也會因相對價格變貴,買氣因而受到影響,轉單效應(往非美元計價產品)也可能顯現。


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有人失利,就有人得利。提供AWS伺服器服務的亞馬遜(Amazon)公司在海外廣設資料中心,並利用美元作為採購設備的計算基礎,因此在美元升值之際,能讓採購成本相對下降,讓獲利更為凸顯,在2015年第4季已逐漸顯現;另一家商業軟體公司SAP也得利,主要是以提供服務並以美元計價,財報的表現能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