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AliPay支付寶 - 由過年領紅包來看行動支付的發展 - 20160218



過年發紅包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而近年來發虛擬紅包更是流行文化的代表。2014年騰訊旗下的微信(WeChat)服務首次舉辦發送虛擬紅包的活動,鼓勵用戶間多使用手機發錢,當時吸引了800萬的大陸用戶,共計發出了4,000萬個紅包,規模相當驚人,不但加速了行動支付的發展,也嚇到了行動支付的巨擘---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


到了2016年,阿里巴巴砸下重金(約2.69億人民幣),作為春晚節目上唯一的社群贊助商,推廣它的虛擬紅包活動,預計對10億個潛在用戶發送出8億人民幣的紅包,期待用戶能更頻繁使用手機發紅包給他人。此舉除了炒熱年節的氣氛,更向對手傳達鞏固行動支付的決心。當然騰訊也不甘示弱,宣布將微信過年起10天的廣告營收全數以虛擬紅包的形式贈送給用戶,期待用戶可以因此更頻繁地使用行動支付,讓服務規模可以持續擴大。


一、贈送虛擬紅包是利器,真正的戰場:行動支付
利用贈送虛擬物品來吸引新(舊)用戶使用服務,在近年來已經成為很有效的新客戶取得(New Customer Acquisition)策略。以發送虛擬紅包來說,重點不只是紅包裡的錢有多少,而是加入了社交、遊戲與一點點賭博性質的元素,讓收紅包這件事情更為有趣,讓用戶可以體會到行動支付的便利性,並且不受地理限制,自然產生更高的服務黏著度。


結果顯示,短短的15天內,微信統計5.16億個用戶轉送了321億個紅包,比去年多了10倍;而支付寶則發現用戶更頻繁地使用軟體服務,在此期間1億個用戶開啟了3,245億次App(實際虛擬紅包數據尚未揭露),讓兩大中國行動支付商再次看見這個藍海的廣大。當前支付寶在中國的行動支付享有69.9%的市佔,騰訊約為19.2%,其中騰訊2年來更是從個位數的市佔大幅成長到今天的規模,一部分的功勞有賴這個虛擬紅包策略。

二、餅很大,分食者漸多 --- 行動支付的競爭越趨激烈
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據統計,目前在中國90%的連網用戶(約6.2億人口)會使用行動端上網,其中更有高達1.27億的用戶只用智慧型手機連網,潛在客戶非常多。2014年第4季,中國行動支付的交易量約為1.8兆人民幣,到了2015年第3季成長到2.4兆人民幣。據估計,到2018年全年的行動支付可望來到28.9兆人民幣,將超越電腦端的支付規模。


餅很大,分食者漸多。近期蘋果公司將在中國推出Apple Pay,將要加入這個競爭行列。當前支付寶靠收取手續費作為主要營收來源(最高不超過0.6%),而微信則視情況而定。在美國,蘋果目前對信用卡消費收取0.15%的手續費(金融卡則每筆交易收取0.5分美元),是否會以相同的模式在中國施行,或用其他定價策略來競爭,值得觀察。


每天500字 商業 邏輯 新聞

更多資訊WSJ
http://goo.gl/dZMIBC
Image Credi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