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Amazon 亞馬遜 - 由虛擬走向實體的營運策略 - 20160205


全球最大網路書店兼購物平台---亞馬遜(Amazon)由虛擬走向實體的腳步即將變快,自2015年11月開了第一家實體書店後,最近計畫將再開設300到400家店。在美國的主要對手Barnes & Noble目前有640家實體店,其次Books-A-Million則有235家,這幾家傳統書店巨擘近幾年都面臨了巨大的營運壓力,而亞馬遜卻在此時加入戰局,其策略是否對書店、甚至是實體零售有影響,有幾點值得觀察:




一、競爭優勢:廣大消費資料庫與價格策略
目前亞馬遜所開設的實體書店,架上約有5000件品項,對照它的網路商城動輒上百萬的商品量,實體店的規模實在不大。但目前的競爭優勢在於,店裡的品項皆由亞馬遜背後的大資料演算分析預測,讓實際庫存更貼近消費者需求,減少庫存風險。此外,店裡的售價與網上價格相同,通常也比競爭對手來得低廉,除了價格優勢,還能提供廣大的網路評價給消費者參考。


二、對經營上的優勢:更快的配送與逆向物流

目前亞馬遜已在許多美國的城市推出一日送達甚至是一小時送達的服務,更頻繁的配送需要更綿密及彈性的物流網路,而實體店就可以扮演小型倉儲的角色,特別在都會地區,可以提升物流的效率,甚至加速庫存的消化,畢竟,除了電商外,還多了實體銷售的渠道,可以藉此提升商品曝光量及增加消費體驗。


此外,實體店的功能還可以有更多功能:更有效率地處理退貨(Returns)與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根據統計,在美國1年有4到6%的物品被退貨,潛在的成本一年高達400億美金(2005年),規模相當可觀。逆向物流的好壞是考驗企業如何處理退換貨的效率,不僅攸關營運成本,更與消費者體驗有關,如果處理不周而引發消費者不滿,則會重擊品牌形象。




如果退換貨能多一個選項,也就是說多了一個實體店的窗口,對於用戶來說將有更高的多元性,另一方面對於亞馬遜來說,也能更快、精簡地處理退貨流程,讓商品的流通更為順暢。



電子商務巨擘跨足實體店乍看之下有點反其道而行,但深思其背後的策略布局,或許才能理解真正的原因。




每天500字 商業 邏輯 新聞

更多資訊WSJ
http://goo.gl/Y99dpu
Image Credi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